特别关注_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专题

  • 巨型滑坡堵江堰塞湖处置的技术认知

    刘宁;

    巨型滑坡堵江形成的堰塞湖往往具有滑坡方量大、集雨面积大、蓄水量大、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大等特点,排险处置又受地质条件不明、水陆交通不便或完全中断、周边环境危险、施工时间紧迫等制约。因此,堰塞湖排险处置的难度非常大。唐家山堰塞湖的成功处置,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认真总结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提高应对次生灾害或自然灾害的能力。

    2008年16期 No.61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巨型滑坡堵江堰塞湖处置的技术认知

    刘宁;

    巨型滑坡堵江形成的堰塞湖往往具有滑坡方量大、集雨面积大、蓄水量大、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大等特点,排险处置又受地质条件不明、水陆交通不便或完全中断、周边环境危险、施工时间紧迫等制约。因此,堰塞湖排险处置的难度非常大。唐家山堰塞湖的成功处置,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认真总结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提高应对次生灾害或自然灾害的能力。

    2008年16期 No.61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关键技术

    杨启贵;

    遵循"安全、科学、快速"的原则,唐家山堰塞湖从制订除险方案到险情排除,历时仅20余天。泄流渠泄流过程中溯源冲刷下切,逐步扩大过流断面加速泄流,避免了快速溃坝;下泄洪水过程中下游群众无一人伤亡,重要基础设施完好,没有造成损失。整个过程和结果印证了最初的判断,验证了技术方案的正确性。文章系统论述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处置过程中的控制环节和关键技术。

    2008年16期 No.610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关键技术

    杨启贵;

    遵循"安全、科学、快速"的原则,唐家山堰塞湖从制订除险方案到险情排除,历时仅20余天。泄流渠泄流过程中溯源冲刷下切,逐步扩大过流断面加速泄流,避免了快速溃坝;下泄洪水过程中下游群众无一人伤亡,重要基础设施完好,没有造成损失。整个过程和结果印证了最初的判断,验证了技术方案的正确性。文章系统论述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处置过程中的控制环节和关键技术。

    2008年16期 No.610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唐家山堰塞湖形成机制及应急处置工程措施研究

    黄河;郑家祥;施裕兵;唐朝阳;马耀;彭云强;

    通过唐家山堰塞湖的形成机制分析和堰塞坝物质组成研究,针对各种溃决可能及堰塞坝特点,提出了三种工程处理措施方案,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水文特性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满足了现场施工及利用水力特性溯源冲刷泄流的要求,实现了有效控制泄流过程及减少对下游影响的目的,成功解除了唐家山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创造了堰塞湖处理的奇迹。

    2008年16期 No.61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唐家山堰塞湖形成机制及应急处置工程措施研究

    黄河;郑家祥;施裕兵;唐朝阳;马耀;彭云强;

    通过唐家山堰塞湖的形成机制分析和堰塞坝物质组成研究,针对各种溃决可能及堰塞坝特点,提出了三种工程处理措施方案,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水文特性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满足了现场施工及利用水力特性溯源冲刷泄流的要求,实现了有效控制泄流过程及减少对下游影响的目的,成功解除了唐家山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创造了堰塞湖处理的奇迹。

    2008年16期 No.61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堰塞湖溃坝风险及其影响分析评估

    匡尚富;汪小刚;黄金池;魏迎奇;

    堰塞湖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堰塞湖问题十分复杂,现有国内外堰塞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经验判断层面,尚缺少堰塞湖溃坝风险预测方面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成功应用的分析报道,定量评价研究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也不多见。本文在总结介绍唐家山堰塞湖溃坝风险及其影响的分析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未来堰塞湖问题研究重点领域建议,期望能为今后国内外开展堰塞湖溃坝风险分析预测和问题研究等提供技术参考。

    2008年16期 No.610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2 ]
  • 堰塞湖溃坝风险及其影响分析评估

    匡尚富;汪小刚;黄金池;魏迎奇;

    堰塞湖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堰塞湖问题十分复杂,现有国内外堰塞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经验判断层面,尚缺少堰塞湖溃坝风险预测方面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成功应用的分析报道,定量评价研究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也不多见。本文在总结介绍唐家山堰塞湖溃坝风险及其影响的分析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未来堰塞湖问题研究重点领域建议,期望能为今后国内外开展堰塞湖溃坝风险分析预测和问题研究等提供技术参考。

    2008年16期 No.610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2 ]
  • 唐家山堰塞湖水文监测及灾后重建的思考

    蔡建元;

    简要回顾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水文测报工作的成效及特点,通过反思对灾后加强水文测验设施建设和健全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2008年16期 No.610 2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唐家山堰塞湖水文监测及灾后重建的思考

    蔡建元;

    简要回顾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水文测报工作的成效及特点,通过反思对灾后加强水文测验设施建设和健全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2008年16期 No.610 2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MiWAVE系统在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实时监控中的应用

    封松林;

    MiWAVE系统为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提供了远程实时监控手段,成为决策者掌握堰塞湖应急处置泄流渠泄洪状况和为流域下游安全提供信息保障的重要工具,应用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在堰塞湖除险中的应用过程及其技术特点。

    2008年16期 No.610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MiWAVE系统在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实时监控中的应用

    封松林;

    MiWAVE系统为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提供了远程实时监控手段,成为决策者掌握堰塞湖应急处置泄流渠泄洪状况和为流域下游安全提供信息保障的重要工具,应用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在堰塞湖除险中的应用过程及其技术特点。

    2008年16期 No.610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堰塞体的加固与开发利用技术

    何宁;娄炎;何斌;

    地震灾害造成山体崩塌、突然拦断河道所形成的水库,地质学上称为"堰塞湖"。对于堰塞湖应有一分为二的看法: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溃坝,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经过人们的改造,堰塞湖也能为人类所利用,为人类造福。决策时,在堰塞湖排除阶段,要力求将其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之后,如果对其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处理,也可能变害为利,将堰塞湖改造成为一个天然水库,为人类服务。

    2008年16期 No.61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堰塞体的加固与开发利用技术

    何宁;娄炎;何斌;

    地震灾害造成山体崩塌、突然拦断河道所形成的水库,地质学上称为"堰塞湖"。对于堰塞湖应有一分为二的看法: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溃坝,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经过人们的改造,堰塞湖也能为人类所利用,为人类造福。决策时,在堰塞湖排除阶段,要力求将其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之后,如果对其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处理,也可能变害为利,将堰塞湖改造成为一个天然水库,为人类服务。

    2008年16期 No.61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半月水事

  • 半月水事

    车小磊;

    <正>水利科技项目检查启动会召开。8月4日下午,水利科技项目检查启动会在南京召开。水利科技项目检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水利科技项目执行、科技经费使用总体情况,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2008年16期 No.610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半月水事

    车小磊;

    <正>水利科技项目检查启动会召开。8月4日下午,水利科技项目检查启动会在南京召开。水利科技项目检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水利科技项目执行、科技经费使用总体情况,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2008年16期 No.610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关注

卷首

  • 发展才是硬道理

    明杰;

    <正>2008年8月,是梦想与理想迸放的8月。在8月8日至24日的16天里,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与和

    2008年16期 No.610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发展才是硬道理

    明杰;

    <正>2008年8月,是梦想与理想迸放的8月。在8月8日至24日的16天里,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与和

    2008年16期 No.610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前沿

  • 海堤工程防潮标准研究

    刘志明;李维涛;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沿海地区防灾减灾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更加重视沿海地区的海堤工程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从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但由于全行业没有统一的海堤工程设计规范,各省的技术规定和要求与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不协调,使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收集调研和认真分析沿海已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堤工程防潮标准的统一的规范,供海堤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相关人员使用。

    2008年16期 No.610 29-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海堤工程防潮标准研究

    刘志明;李维涛;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沿海地区防灾减灾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更加重视沿海地区的海堤工程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从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但由于全行业没有统一的海堤工程设计规范,各省的技术规定和要求与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不协调,使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收集调研和认真分析沿海已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堤工程防潮标准的统一的规范,供海堤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相关人员使用。

    2008年16期 No.610 29-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软土地基上海堤稳定分析方法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唐巨山;袁文喜;曾甄;

    通过对比分析现行规范中常用的瑞典圆弧法和简化毕肖普法的优缺点,并以实际工程案例佐证,推荐适合于软土地基海堤稳定分析的方法。同时,对软土地基上海堤稳定分析所取用的抗剪强度方法及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等问题进行论证,为编制中的《海堤工程设计规范》提供参考。

    2008年16期 No.61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软土地基上海堤稳定分析方法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唐巨山;袁文喜;曾甄;

    通过对比分析现行规范中常用的瑞典圆弧法和简化毕肖普法的优缺点,并以实际工程案例佐证,推荐适合于软土地基海堤稳定分析的方法。同时,对软土地基上海堤稳定分析所取用的抗剪强度方法及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等问题进行论证,为编制中的《海堤工程设计规范》提供参考。

    2008年16期 No.61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长江河口河海分界的探讨

    徐双全;

    目前,长江河口没有划定明确的河海分界线,导致长江河口的管理矛盾不断。通过介绍河口的定义、分类和我国河口地区河海界定的现状,探讨了适应长江河口地区的河海界线的划分方法,提出了科学管理长江河口的建议。

    2008年16期 No.61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长江河口河海分界的探讨

    徐双全;

    目前,长江河口没有划定明确的河海分界线,导致长江河口的管理矛盾不断。通过介绍河口的定义、分类和我国河口地区河海界定的现状,探讨了适应长江河口地区的河海界线的划分方法,提出了科学管理长江河口的建议。

    2008年16期 No.61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水土保持

  •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国家标准的编制及其意义

    姜德文;

    2008年7月1日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两部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我国开发建设项目的选线选址、工程设计、施工组织、施工方式和工艺、工程管理等有了水土保持的限制性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建设项目将予以否决或修正。这将从源头上防控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各部门、各行业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等单位应积极贯标,尽快适应新的国家建设标准。

    2008年16期 No.610 41-4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国家标准的编制及其意义

    姜德文;

    2008年7月1日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两部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我国开发建设项目的选线选址、工程设计、施工组织、施工方式和工艺、工程管理等有了水土保持的限制性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建设项目将予以否决或修正。这将从源头上防控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各部门、各行业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等单位应积极贯标,尽快适应新的国家建设标准。

    2008年16期 No.610 41-4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水源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研究

    王晓宇;

    介绍了汾河源流区、汾河水库上游径流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状况,指出了汾河水库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面对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水源地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内容进行了概述与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和治理规划及建议。

    2008年16期 No.610 44-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水源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研究

    王晓宇;

    介绍了汾河源流区、汾河水库上游径流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状况,指出了汾河水库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面对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水源地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内容进行了概述与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和治理规划及建议。

    2008年16期 No.610 44-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法治平台

  • 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影响分析

    潘泊;汪洁;

    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较之1996年修订的内容,第二次修订虽然尚未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但通过与水法相协调而部分认可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明确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责,实际上给予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及流域管理机构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权,最终影响和促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2008年16期 No.61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影响分析

    潘泊;汪洁;

    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较之1996年修订的内容,第二次修订虽然尚未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但通过与水法相协调而部分认可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明确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责,实际上给予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及流域管理机构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权,最终影响和促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2008年16期 No.61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水行政执法联合巡查机制的实践及探讨

    尤林贤;

    随着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执法地位的确立,以及国家水行政执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流域水行政管理任务日渐繁重,水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尽快探索水行政执法的新途径和新经验。太湖流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水行政执法联合巡查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执法成效。

    2008年16期 No.610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水行政执法联合巡查机制的实践及探讨

    尤林贤;

    随着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执法地位的确立,以及国家水行政执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流域水行政管理任务日渐繁重,水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尽快探索水行政执法的新途径和新经验。太湖流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水行政执法联合巡查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执法成效。

    2008年16期 No.610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水利信息化

  • 编制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工程灾后重建规划的几点认识

    李翊;

    <正>5·12汶川特大地震在给都江堰灌区的水利工程、渠道、建筑物及房屋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灌区的水利信息化系统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坏。据不完全统计,都江堰管理局水情自动化专业系统中的紫坪铺水文

    2008年16期 No.610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编制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工程灾后重建规划的几点认识

    李翊;

    <正>5·12汶川特大地震在给都江堰灌区的水利工程、渠道、建筑物及房屋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灌区的水利信息化系统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坏。据不完全统计,都江堰管理局水情自动化专业系统中的紫坪铺水文

    2008年16期 No.610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岐山县城区供水工程计算机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李红春;

    岐山县城区供水工程设计采用计算机调度系统,通过对水源地及加压站等机组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控制,完成了供水生产工艺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建成后,经实际运行证明,不仅保证了供水安全可靠性,而且优化了供水系统,实现了高效节能的生产目的。

    2008年16期 No.610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岐山县城区供水工程计算机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李红春;

    岐山县城区供水工程设计采用计算机调度系统,通过对水源地及加压站等机组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控制,完成了供水生产工艺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建成后,经实际运行证明,不仅保证了供水安全可靠性,而且优化了供水系统,实现了高效节能的生产目的。

    2008年16期 No.610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国外水利

  • 印度土壤侵蚀及防治研究

    刘孝盈;秦伟;赵磊磊;

    <正>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全境按自然条件可划分为西北部边境高山区、恒河流域平原区和印度半岛区三个区域。其中,高山区属山地气候,平原区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半岛区多属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1170mm,但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一年

    2008年16期 No.610 56-5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印度土壤侵蚀及防治研究

    刘孝盈;秦伟;赵磊磊;

    <正>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全境按自然条件可划分为西北部边境高山区、恒河流域平原区和印度半岛区三个区域。其中,高山区属山地气候,平原区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半岛区多属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1170mm,但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一年

    2008年16期 No.610 56-5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工作交流_市县水利·对话局长

工作交流

  • 暮底河水库创新投融资体制的探索

    金波;

    暮底河水库是云南"润滇工程"的一项标志性工程。通过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探索,不仅成功提前建成了工程,而且以此建立了水利工程良性发展的链条,创建了公益性、经营性并存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新途径。

    2008年16期 No.610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暮底河水库创新投融资体制的探索

    金波;

    暮底河水库是云南"润滇工程"的一项标志性工程。通过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探索,不仅成功提前建成了工程,而且以此建立了水利工程良性发展的链条,创建了公益性、经营性并存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新途径。

    2008年16期 No.610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资讯_技术

  • “看龙口”之二 龙口水利枢纽工程 机电设备概览

    冯栓江;安志鹏;王海燕;

    本刊2008年第8期以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为典型,推出了"水利工程质量与管理"专题,同时,在当期资讯栏目推出了作为该专题重要组成部分的"看龙口"之一,对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的混凝土生产浇筑过程作出了全景式的介绍。目前,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的关键阶段,作为系列报道的延续,本期资讯推出

    2008年16期 No.610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看龙口”之二 龙口水利枢纽工程 机电设备概览

    冯栓江;安志鹏;王海燕;

    本刊2008年第8期以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为典型,推出了"水利工程质量与管理"专题,同时,在当期资讯栏目推出了作为该专题重要组成部分的"看龙口"之一,对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的混凝土生产浇筑过程作出了全景式的介绍。目前,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的关键阶段,作为系列报道的延续,本期资讯推出

    2008年16期 No.610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