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宁;
巨型滑坡堵江形成的堰塞湖往往具有滑坡方量大、集雨面积大、蓄水量大、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大等特点,排险处置又受地质条件不明、水陆交通不便或完全中断、周边环境危险、施工时间紧迫等制约。因此,堰塞湖排险处置的难度非常大。唐家山堰塞湖的成功处置,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认真总结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提高应对次生灾害或自然灾害的能力。
2008年16期 No.61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刘宁;
巨型滑坡堵江形成的堰塞湖往往具有滑坡方量大、集雨面积大、蓄水量大、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大等特点,排险处置又受地质条件不明、水陆交通不便或完全中断、周边环境危险、施工时间紧迫等制约。因此,堰塞湖排险处置的难度非常大。唐家山堰塞湖的成功处置,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认真总结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提高应对次生灾害或自然灾害的能力。
2008年16期 No.61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杨启贵;
遵循"安全、科学、快速"的原则,唐家山堰塞湖从制订除险方案到险情排除,历时仅20余天。泄流渠泄流过程中溯源冲刷下切,逐步扩大过流断面加速泄流,避免了快速溃坝;下泄洪水过程中下游群众无一人伤亡,重要基础设施完好,没有造成损失。整个过程和结果印证了最初的判断,验证了技术方案的正确性。文章系统论述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处置过程中的控制环节和关键技术。
2008年16期 No.610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杨启贵;
遵循"安全、科学、快速"的原则,唐家山堰塞湖从制订除险方案到险情排除,历时仅20余天。泄流渠泄流过程中溯源冲刷下切,逐步扩大过流断面加速泄流,避免了快速溃坝;下泄洪水过程中下游群众无一人伤亡,重要基础设施完好,没有造成损失。整个过程和结果印证了最初的判断,验证了技术方案的正确性。文章系统论述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处置过程中的控制环节和关键技术。
2008年16期 No.610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黄河;郑家祥;施裕兵;唐朝阳;马耀;彭云强;
通过唐家山堰塞湖的形成机制分析和堰塞坝物质组成研究,针对各种溃决可能及堰塞坝特点,提出了三种工程处理措施方案,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水文特性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满足了现场施工及利用水力特性溯源冲刷泄流的要求,实现了有效控制泄流过程及减少对下游影响的目的,成功解除了唐家山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创造了堰塞湖处理的奇迹。
2008年16期 No.61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黄河;郑家祥;施裕兵;唐朝阳;马耀;彭云强;
通过唐家山堰塞湖的形成机制分析和堰塞坝物质组成研究,针对各种溃决可能及堰塞坝特点,提出了三种工程处理措施方案,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水文特性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满足了现场施工及利用水力特性溯源冲刷泄流的要求,实现了有效控制泄流过程及减少对下游影响的目的,成功解除了唐家山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创造了堰塞湖处理的奇迹。
2008年16期 No.61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匡尚富;汪小刚;黄金池;魏迎奇;
堰塞湖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堰塞湖问题十分复杂,现有国内外堰塞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经验判断层面,尚缺少堰塞湖溃坝风险预测方面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成功应用的分析报道,定量评价研究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也不多见。本文在总结介绍唐家山堰塞湖溃坝风险及其影响的分析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未来堰塞湖问题研究重点领域建议,期望能为今后国内外开展堰塞湖溃坝风险分析预测和问题研究等提供技术参考。
2008年16期 No.610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2 ] - 匡尚富;汪小刚;黄金池;魏迎奇;
堰塞湖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堰塞湖问题十分复杂,现有国内外堰塞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经验判断层面,尚缺少堰塞湖溃坝风险预测方面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成功应用的分析报道,定量评价研究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也不多见。本文在总结介绍唐家山堰塞湖溃坝风险及其影响的分析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未来堰塞湖问题研究重点领域建议,期望能为今后国内外开展堰塞湖溃坝风险分析预测和问题研究等提供技术参考。
2008年16期 No.610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2 ] - 蔡建元;
简要回顾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水文测报工作的成效及特点,通过反思对灾后加强水文测验设施建设和健全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2008年16期 No.610 2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蔡建元;
简要回顾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水文测报工作的成效及特点,通过反思对灾后加强水文测验设施建设和健全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2008年16期 No.610 2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封松林;
MiWAVE系统为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提供了远程实时监控手段,成为决策者掌握堰塞湖应急处置泄流渠泄洪状况和为流域下游安全提供信息保障的重要工具,应用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在堰塞湖除险中的应用过程及其技术特点。
2008年16期 No.610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封松林;
MiWAVE系统为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提供了远程实时监控手段,成为决策者掌握堰塞湖应急处置泄流渠泄洪状况和为流域下游安全提供信息保障的重要工具,应用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在堰塞湖除险中的应用过程及其技术特点。
2008年16期 No.610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何宁;娄炎;何斌;
地震灾害造成山体崩塌、突然拦断河道所形成的水库,地质学上称为"堰塞湖"。对于堰塞湖应有一分为二的看法: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溃坝,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经过人们的改造,堰塞湖也能为人类所利用,为人类造福。决策时,在堰塞湖排除阶段,要力求将其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之后,如果对其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处理,也可能变害为利,将堰塞湖改造成为一个天然水库,为人类服务。
2008年16期 No.61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何宁;娄炎;何斌;
地震灾害造成山体崩塌、突然拦断河道所形成的水库,地质学上称为"堰塞湖"。对于堰塞湖应有一分为二的看法: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溃坝,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经过人们的改造,堰塞湖也能为人类所利用,为人类造福。决策时,在堰塞湖排除阶段,要力求将其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之后,如果对其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处理,也可能变害为利,将堰塞湖改造成为一个天然水库,为人类服务。
2008年16期 No.61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刘志明;李维涛;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沿海地区防灾减灾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更加重视沿海地区的海堤工程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从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但由于全行业没有统一的海堤工程设计规范,各省的技术规定和要求与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不协调,使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收集调研和认真分析沿海已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堤工程防潮标准的统一的规范,供海堤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相关人员使用。
2008年16期 No.610 29-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刘志明;李维涛;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沿海地区防灾减灾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更加重视沿海地区的海堤工程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从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但由于全行业没有统一的海堤工程设计规范,各省的技术规定和要求与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不协调,使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收集调研和认真分析沿海已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堤工程防潮标准的统一的规范,供海堤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相关人员使用。
2008年16期 No.610 29-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唐巨山;袁文喜;曾甄;
通过对比分析现行规范中常用的瑞典圆弧法和简化毕肖普法的优缺点,并以实际工程案例佐证,推荐适合于软土地基海堤稳定分析的方法。同时,对软土地基上海堤稳定分析所取用的抗剪强度方法及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等问题进行论证,为编制中的《海堤工程设计规范》提供参考。
2008年16期 No.61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唐巨山;袁文喜;曾甄;
通过对比分析现行规范中常用的瑞典圆弧法和简化毕肖普法的优缺点,并以实际工程案例佐证,推荐适合于软土地基海堤稳定分析的方法。同时,对软土地基上海堤稳定分析所取用的抗剪强度方法及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相关关系等问题进行论证,为编制中的《海堤工程设计规范》提供参考。
2008年16期 No.61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徐双全;
目前,长江河口没有划定明确的河海分界线,导致长江河口的管理矛盾不断。通过介绍河口的定义、分类和我国河口地区河海界定的现状,探讨了适应长江河口地区的河海界线的划分方法,提出了科学管理长江河口的建议。
2008年16期 No.61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徐双全;
目前,长江河口没有划定明确的河海分界线,导致长江河口的管理矛盾不断。通过介绍河口的定义、分类和我国河口地区河海界定的现状,探讨了适应长江河口地区的河海界线的划分方法,提出了科学管理长江河口的建议。
2008年16期 No.61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潘泊;汪洁;
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较之1996年修订的内容,第二次修订虽然尚未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但通过与水法相协调而部分认可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明确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责,实际上给予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及流域管理机构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权,最终影响和促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2008年16期 No.61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潘泊;汪洁;
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较之1996年修订的内容,第二次修订虽然尚未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但通过与水法相协调而部分认可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明确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责,实际上给予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及流域管理机构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权,最终影响和促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2008年16期 No.61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尤林贤;
随着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执法地位的确立,以及国家水行政执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流域水行政管理任务日渐繁重,水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尽快探索水行政执法的新途径和新经验。太湖流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水行政执法联合巡查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执法成效。
2008年16期 No.610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尤林贤;
随着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执法地位的确立,以及国家水行政执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流域水行政管理任务日渐繁重,水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尽快探索水行政执法的新途径和新经验。太湖流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水行政执法联合巡查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执法成效。
2008年16期 No.610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李建章;李锋;
<正>人物档案:汪绪武,男,生于1962年5月,安徽省淮北市政府副秘书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级工程师。淮河流域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速度加快,水资源需求急剧增长。安徽省淮北等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
2008年16期 No.610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建章;李锋;
<正>人物档案:汪绪武,男,生于1962年5月,安徽省淮北市政府副秘书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级工程师。淮河流域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速度加快,水资源需求急剧增长。安徽省淮北等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
2008年16期 No.610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琳;王敦雷;
<正>人物档案:陈安生,男,汉族,1956年出生,现任常德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常德市地处湖南西北部西洞庭湖之滨,总面积1.8万km2,总人口602万人,享有"粮仓""烟都""酒乡""纺城"美誉,是湖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但由于境内河网交错,水系复杂,历来为洪涝灾害多发之地。多年来,
2008年16期 No.610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琳;王敦雷;
<正>人物档案:陈安生,男,汉族,1956年出生,现任常德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常德市地处湖南西北部西洞庭湖之滨,总面积1.8万km2,总人口602万人,享有"粮仓""烟都""酒乡""纺城"美誉,是湖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但由于境内河网交错,水系复杂,历来为洪涝灾害多发之地。多年来,
2008年16期 No.610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琳;刘新文;
<正>人物档案:李梦贤,男,汉族,1954年出生,现任娄底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娄底地处湘中腹地,辖两县两市二区,面积8117km2,人口416万,横跨资水、湘水两大水系,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多年来,娄底市防汛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
2008年16期 No.610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琳;刘新文;
<正>人物档案:李梦贤,男,汉族,1954年出生,现任娄底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娄底地处湘中腹地,辖两县两市二区,面积8117km2,人口416万,横跨资水、湘水两大水系,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多年来,娄底市防汛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
2008年16期 No.610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