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云;宋晓猛;贺瑞敏;
城市洪涝灾害防控是国家防洪安全的重大需求,也是保障国家水安全战略的重要基础。新时期城市洪涝灾害防控面临诸多挑战,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日益明显,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从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防控的新要求、新型城镇化战略带来的新任务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新挑战等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我国城市洪涝主要成因,其中自然禀赋决定了我国城市洪涝基本格局,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是城市洪涝灾害多发重发的主要诱因,而快速城市化发展成为城市洪涝的重要推手。基于上述挑战,提出复杂条件下城市洪涝风险防控与综合应对策略,包括更新防控理念、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排水除涝和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地面和地下空间,加强重要基础设施防护;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加强监测和预报预警,强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城市洪涝风险评价,制定风险防御方案,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提升城市应急减灾管理水平,以期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和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No.1019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梅超;刘家宏;王佳;宋天旭;张克寒;
受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广度均呈上升趋势,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从全球气候变化、国家水安全保障需求和洪涝风险演变等方面分析了城市洪涝防控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回顾现有防洪与排涝体系建设成效基础上,剖析了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的难点,包括水循环系统不确定性增强、洪涝防治技术标准衔接不畅、防洪工程和排涝工程调度统筹难度大、水系统常态与应急调度协调困难和洪涝灾害链传播特性复杂等。针对上述难点问题和需求,面向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从城市洪涝形成与防控全过程的视角,提出5个方面对策建议:夯实洪涝治理的科学基础、构建洪涝协同治理制度标准、优化城市洪涝协同防御体系、统筹城市水系统常态与应急管理及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加强城市水安全保障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17期 No.1019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芳;张印;张鹏;佘敦先;李旭东;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受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该区域洪潮涝灾害风险加剧,并成为制约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水安全问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对城市洪涝韧性防御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建设契机。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洪潮涝灾害特点及面临的形势,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防洪(潮)排涝实践。粤港澳大湾区现已形成流域-湾区-城市防洪(潮)排涝体系,在洪涝统筹治理、高标准海堤建设、智能监测预报、复杂水网联排联调等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并将洪涝安全纳入城市开发刚性约束,积极推动粤港澳的标准协同。在总结国际湾区洪潮涝防御实践先进经验基础上,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围绕韧性城市建设目标,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洪潮涝灾害综合防治模式,并就高标准设防下的防洪(潮)排涝工程规模确定、多元分散理念下的工程体系布局、跨部门协同的体制机制建设等提出具体建议。研究可为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洪潮涝防治体系、整体提升城市防洪(潮)排涝韧性提供基础参考,也为更好地指导新一轮城市更新提供思路。
2025年17期 No.1019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