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xinwenxiangqing
投稿须知
2023-11-29 14:07:49      单刊后台管理员

《中国水利》杂志投稿须知

 

本刊接受涉水领域理论前沿、科技前沿、实践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理论研究、政策解读、重要进展、发展趋势、前沿课题、创新实践、技术经验等内容,能够为水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撑,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涉水实践提供有借鉴价值的指导经验。

 

一、投稿说明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证合理、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在某方面有创新和独到见解。论述范围要与作者的研究领域、实际工作有密切关联。不接受一般性文献综述和技术方法介绍。

1.本刊目前唯一投稿方式为系统投稿,请在“作者投稿系统”中注册账号(或直接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按照系统提示操作。点此下载投稿模板

2.投稿必须选定栏目各栏目相关事宜可咨询栏目负责人。

3.来稿不得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必须为作者原创,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录用稿件将收录入相关数据库或在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水利杂志微信公众号的平台推送。

4.来稿注明署名及顺序,并附作者相关信息(第一作者职务职称、联系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箱、详细邮寄地址、邮编、单位全称;通信作者职务职称、邮箱;稿费领取人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详细邮寄地址、邮编、单位全称)。来稿署名顺序由作者自行商定,录用后不能更改。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基金或课题资助等项目来稿可优先刊用,请列出基金名称及编号。

6.来稿格式要求

  6.1论点明确、论据可靠、逻辑结构合理、行文规范、文字精练,可附必要图表。字数5000~8000字。

  6.2标题。标题务求简明确切,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个字。

  6.3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采用报道性摘要,并附英文摘要,摘要不少于400字,需体现文章主要观点,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着重于创新与发现,不加评论。关键词3~8个,尽量从《国家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同步附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和作者姓名。

  6.4计量单位。按国际标准中关于量和单位的规定以及国家标准《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T 3101—1993)书写。

  6.5图表。来稿只附必要的图表,全文顺序编号并标清题名。图和表要有自明性,即通过图表的题名、数据或图像等能够说明问题,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本刊为全彩印刷,作者制图时请提供高清彩色原图。

  6.6参考文献。来稿须附参考文献,不少于30条。尽量选用近五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应优先考虑引用核心期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内出现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按顺序列于文尾。请使用一次文献,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

  6.7根据国家《地图管理条例》《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等规定,即日起本刊来稿中涉及的所有地图均须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核。同时,特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

  (1)投稿论文中涉及的地图内容,能用表格或其他图文形式表示的,建议一律使用其他形式表示;

  (2)如果必须采用地图表示,删除地图会影响论文学术质量和内容完整性的,请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系统(http://bzdt.ch.mnr.gov.cn/)或地方地图官方网站下载相关地理底图,在不改变底图的情况下,添加需要的信息。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全国地图中阿克赛钦、藏南地区的边界线要正确,要有台湾岛、海南岛、钓鱼岛、赤尾屿、南海诸岛等重要岛屿;

  (3)对论文涉及的每一幅地图,作者须标明“该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或“该图基于××省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

  (4)如未按以上要求修改定稿的,编辑部将对论文直接作退稿处理,敬请理解。

7.来稿是否刊用由终审意见确定。部分来稿在审稿过程中会返回作者修改,修改后仍须继续审查。初审通过3个月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8.来稿一经录用,本刊酌致稿酬。本刊所付稿酬均包含网络等平台传播费用,不再另行支付。本刊不收取版面费等任何费用。

 

二、栏目定位及联系电话

前沿。探讨水利行业前沿问题及重大成果、重大理论研究及科技进展。

栏目责任人:轩玮(010-63205276)

改革论坛聚焦水利改革重要问题,如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投融资改革、水资源税改革、用水权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等。

栏目责任人:轩玮(010-63205276)

水利讲坛。杂志开设的科普平台,邀请行业内外专家就某一涉水主题进行集科学性、系统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智慧分享,向读者传播水科学知识,启迪理性思维,拓展科学视野,提升水文化素养。读者可通过栏目热线提供选题,我们请相关专家予以解答。

栏目责任人:马颖卓(010-63205041)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与区域发展、水资源刚性约束、水量分配、取用水监管、水资源论证、用水统计、地下水管控与超采治理、水资源管理改革等。

栏目责任人:吕彩霞(010-63205452)

河湖管理与保护。河湖长制、流域系统治理、幸福河湖建设、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河道采砂管理、母亲河复苏、饮用水水源地管理。

栏目责任人:董林玥(010-63205244)

节约用水。国家节水行动、非常规水利用、用水总量与强度双控、用水定额、用水计划、节水标准、节水评价、合同节水管理、节水载体、节水先进技术、节水宣传等。

栏目责任人:王慧(010-63205452)

水旱灾害防御。水工程调度、防汛演练及物资储备、防汛应急技术支撑、城市防洪、洪水风险、蓄滞洪区运用、山洪灾害防御、抗旱、防台风等。

栏目责任人:李博远(010-63205284)

工程建设与管理。重大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质量管理、市场监管、水库除险加固、大坝安全鉴定、工程标准化信息化管理、质量监督与稽查,三峡、南水北调建设及运行等。

栏目责任人:李卢祎(010-63205285)

农村水利。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及管护机制、水源水质、农村供水信息化、灌区建设及现代化改造、农业水价机制等,粮食安全水利保障以及水利支撑乡村振兴等。

栏目责任人:刘磊宁(010-63205284)

水文。水文现代化、水文监测及站网布局。

栏目责任人:李博远(010-63205284)

水与生态。水生态价值、生态流量、水资源调度、水环境治理等;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淤堤坝安全运用及管理、水土流失监测、土壤侵蚀机理及规律研究等。

栏目责任人:董林玥(010-63205244)

水与能源。水与能源发展,水能资源开发管理,水电关键技术,小水电绿色转型等。

栏目责任人:刘磊宁(010-63205284)

规划与计划。重点规划及区域水利规划编制、水利投资计划落实、重大战略水安全保障规划等。

栏目责任人:李卢祎(010-63205285)

法治平台。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地方立法、水行政执法、水行政许可事项管理、水事纠纷调处、水利普法、水利政策研究。

栏目责任人:熊璠(010-63205244)

水利信息化。水利领域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应用,智慧水利体系建设及数字孪生(工程、水网、流域)技术及应用。

栏目责任人:王慧(010-63205452)

水利国际。国外水利先进理念、科技和经验,以及水利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相关内容。

栏目责任人:吕彩霞(010-63205452)

水与经济社会。涉水领域市场、金融支持水利、水利移民、水文化、水与社会方方面面。

栏目责任人:熊璠(010-63205244)

工作交流。水利档案、财务、人事、宣传等支撑服务领域实践交流。

栏目责任人:刘磊宁(010-63205284)

 

三、编辑与评审

1.本刊实行匿名双盲审稿制度,所有稿件实行“三审”制,即初审、外审和终审。作者投稿成功后,编辑部将首先对稿件进行初步审查,对于原创性不足、存在严重的科学或技术性缺陷、缺乏有价值信息、或不符合期刊内容范畴的稿件,编辑部将进行拒稿处理。本刊对通过初步审查的稿件进行同行评审。稿件将被发送给至少两名审稿人进行外审。主编决定最终录用。

2.如有提交给增刊/专题/专刊的稿件,将适用完全相同的编辑流程和制度。

3.来稿如不符合本刊要求,将退回作者修改,作者需按规定时间返回修改稿。作者必须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逐条回复,并提交稿件的修订版本。这个过程将重复直到审稿人和编辑对稿件满意为止。投寄本刊文稿如被录用,本编辑部有权删改。不同意删改者,请务必事先声明。  

4.编委/编辑投稿必须同样遵守期刊的所有评审和编辑程序。同行评审必须独立于相关编委/编辑及其研究小组进行。编委/编辑不得参加与其存在竞争、合作或其他关联利益冲突的作者的稿件评审工作。

5.文章发表后,如果发现有无意的科学性错误,并且不会对文章的结果和结论造成重大影响,编辑部会尽快在期刊上发布更正启事,详细说明对原文所做的更改。如果发表后的文章有严重的科学性错误,或涉嫌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编辑部可能会发布声明告知该文章存在风险,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甚至将采取撤稿措施并发表撤稿声明。

 

四、版权与开放获取

1.《中国水利》从2023年第1期起变更为开放获取期刊,此后所有文章一经发表将立即在我刊网站永久供读者免费阅读和下载。2023年之前的文章暂不采用开放获取,但本网站提供中国知网下载链接。

2.本刊所有开放获取文章使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允许第三方用户及作者按照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4.0(简称CC BY-NC-ND 4.0)的方式,在任何媒介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本作品。只要遵守许可协议条款,许可人就无法收回这些权利。需要遵守的条件如下:使用者必须给出适当的署名,提供指向本许可协议的链接,同时标明是否对原始作品作了修改。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来署名,但是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许可人为其使用背书。不得将本作品用于商业目的。如果将作品再混合、转换,或者基于该作品创作,则不可以发表修改作品。有关知识共享许可协议详情请访问: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3.全体作者需在投稿系统中点击同意本刊的著作权转让协议,同意将论文整体及相关附件的著作权——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表演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等权利转让给《中国水利》杂志编辑部使用。作者可以在CC BY-NC-ND 4.0的框架下复制、传播本刊文章。

4.本刊所有文章都进行了数字化存档。论文的纸质版及电子版均在编辑部留有存档。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所有信息与材料(例如作者提交论文时提供的额外信息及表格)也在编辑部进行了备份。本刊全文还可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下载。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