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标准课堂·第3期丨《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水工隧洞工程技术规范》解读 标准课堂·第2期丨《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解读 标准课堂·第1期丨《地下水控制指标确定技术导则》解读 虚拟专辑(总第7期)|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保障我国水安全

网络首发

2025年19期
前沿_水利部科技委咨询报告

提高我国极端强降水及洪涝灾害应对能力

仲志余 ;张建云 ;丁一汇 ;王浩 ;王会军 ;夏军 ;许小峰 ;巢清尘 ;周天军 ;陈海山 ;杨修群 ;张祥伟 ;刘志雨 ;李原园 ;王建华 ;王国庆 ;赵钟楠;

<正>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特邀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就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及洪涝灾害风险形势和发展趋势、极端强降水影响及提高洪涝灾害应对能力开展了专题咨询,形成以下共识和咨询建议。

2025 年 19 期 No.1021 ;
[下载次数: 2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8 ] PDF 引用本文

水利工程勘测全过程数字孪生技术研究

高玉生;王国岗;赵文超;陈亚鹏;衣雪峰;

全面提升工程勘测数字化服务水平对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至关重要。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深化勘测生产全要素的数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预演,推动勘测设计工作提质增效、数字赋能和地质风险的智能预警与管控十分必要。针对我国水利行业勘测领域数字孪生认识不统一、成果碎片化及技术路线尚不成熟等现状,根据水利工程勘测工作特点,提出了建立“数字采集—建模仿真—孪生应用—标准建设”的水利工程勘测全过程数字孪生协同机制,明确了水利工程勘测领域数字孪生的内涵、应用需求、建设内容及关键技术,构建了水利工程勘测数字孪生平台。水利工程勘测数字孪生平台包括“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二三维实景编录系统、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岩质边坡设计系统、水利工程勘测“一张图”系统及岩土施工管控系统等,实现勘测全流程数字化作业及成果交付。实践表明,这一技术与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水利工程勘测全过程动态管控,可为水利行业数字孪生提供可借鉴方案,助力智慧水利建设。

2025 年 19 期 No.1021 ;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147);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JCYBJC00180)
[下载次数: 17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4 ] PDF 引用本文

未来“水利5.0”构想及研究展望

左其亭;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科学研判未来水利发展趋势、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水利4.0”基础上提出“水利5.0”构想,初步研判“水利5.0”应为共生水利阶段,大约在2036—2060年,其主要特点是:以比较完善的水工程建设、生态水利建设、智慧技术应用为基础,以人水关系和谐共生为基本水情,开展综合性“大水利”工作。阐述了提出“水利5.0”的缘由,描述了“水利5.0”框架,即该阶段应已形成水利相关的多层面和谐共生局面、相对比较完善的水利支撑体系以及和谐共生的水利发展形态;提前谋划了“水利5.0”到来前的10年(2025—2035年)应开始的准备,即思想准备、行政准备、工程准备、技术准备、教育准备;最后从理论方法、技术研发、生态建设、智慧服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6个方面,简要预测了“水利5.0”阶段(2036—2060年)的重点研究方向,可为水利战略布局和水利科技发展预测提供参考。

2025 年 19 期 No.1021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4YFC3211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79027); 河南省水利科技攻关计划项目(GG202405)
[下载次数: 14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1 ] PDF 引用本文
特别关注_“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我国水利发展规划指标体系演进逻辑与启示

曾珏;赵钟楠;杨晓茹;

“十二五”以来五年规划中的目标指标,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发展理念和方向。基于“十二五”至“十四五”时期水利发展规划公开政策文本,系统梳理并分析了其目标指标体系演进路径与结构变迁,揭示新时代我国水利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转型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水利发展规划指标体系从早期以工程建设与供水保障为主导,逐步发展为涵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和数字智慧治理的多目标复合体系。当前我国水利发展从以工程水利为主逐步转向资源节约与生态保护并重,并进一步走向智能现代治理相融合的方向,这一过程反映出国家治水思路由高速增长阶段侧重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节约集约与生态协同,体现了水利在国家经济战略中定位的提升与转变。创新性地构建了水利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的五类分析框架,明确其演变特征,为理解新时期治水逻辑提供结构化视角,并为“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指标优化与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参考。

2025 年 19 期 No.1021 ;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揭榜挂帅”项目“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的水利发展规划编制理论技术研究与数字信息平台构建”
[下载次数: 5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 ] PDF 引用本文
专题研究_新形势下城市水安全韧性提升专题

城市洪涝源头治理与韧性提升——广州市洪涝安全评估制度实践与成效

曾进群;杨芳;陈睿智;宋利祥;胡晓张;赵德骏;

为贯彻落实韧性城市建设要求,推动城市洪涝治理模式由被动式末端治理向系统性源头管控转型,广东省广州市于2021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城市规划阶段的洪涝安全评估制度。制度实施以来,在河涌水系空间管控、规划防洪排涝设施落地、海绵调蓄设施落实、内涝治理等方面成效显著。2022—2024年,广州市在481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通过洪涝安全评估落实了1001 km规划河湖水系控制线、1854万m3容积的海绵调蓄设施。以广州实践为例梳理了洪涝安全评估制度发展历程与成效,解析评估内容与要求。研究表明,洪涝安全评估是破解当前城市洪涝困局的关键创新机制:其一,将城市洪涝治理重心由“事后”移至“事前”,在城市规划阶段加大指导和监管力度,从源头把控洪涝安全底线;其二,通过多元措施统筹考虑、三维立体设防,有效提升了城市洪涝防御韧性。基于广州洪涝安全评估制度实践探索经验,提出将洪涝安全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刚性约束,城市洪涝治理应从对抗性防御向韧性治理转变,强化洪涝风险分析技术及成果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此作为韧性城市建设启示,为国内同类城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2025 年 19 期 No.1021 ;
[下载次数: 9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报社

出版周期:半月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C座601室

邮政编码:10003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112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374/TV

发行范围:全国公开发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2,669,411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